藝文
清末民初為中國社會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時期。在藝術上也是一個傳統與創新碰撞的世代,于右任是一個鮮明的代表,早年承襲清代的遺風學習魏碑,但創造性用行書的方式來寫。在新時代的浪潮中,要求改變中國文字的書寫習慣,為了保留傳統與兼顧時代的進步,于右任發明了標準草書。西學東漸,更影響了文學發展。新式學堂的建立,以及知識分子大量前往海外求學,也刺激了翻譯文學、白話文學的興盛。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,文學革命取得成功。文學創作由文言向白話轉化,並主動接收西方的美學思想及其文學表現技巧。中國京劇更因為「四大名旦」(梅蘭芳、程硯秋、尚小雲、荀慧生)、「四大須生」(余叔岩、言菊朋、高慶奎、馬連良)而大放異彩。
藝文(43):
于右任(18)、齊白石、吳昌碩、曾 熙、李瑞清、袁克文、徐悲鴻、張大千、鄭孝胥、楊 度、弘 一、黃賓虹、豐子愷、溥心畬、白 蕉、林散之、郁達夫、徐志摩、朱自清、巴 金、夏丏尊、梅蘭芳、吳 梅、邵力子、張季鸞、王光祈、程硯秋、老舍、梁實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