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學:促進中西交流的傳教士和明代官員
明朝萬曆年間,耶穌會的傳教士陸續從歐洲來到中國,在傳播天主教教義之餘,也引介了許多西方的科學技術和學術思想,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利瑪竇。他於萬曆三十三年(1605)所輯著的《乾坤體義》,被清代《四庫全書》的編纂者稱為「西學傳入中國之始」,即可見其重要性。兩年後,他和徐光啟合譯的《幾何原本》也是最早將西方數學觀念介紹給中國知識界的名著。但他之所以能夠成功地進入中國主流社會,為士大夫與皇室所接受,除了自身的聰慧和學養外,還要歸功於幾個很有智慧與先見的政府官員,如:幫助他在南京落腳的王弘誨、為他開啟北京大門的祝世祿、把徐光啟介紹給他認識的焦竑,還有在他過世後為他向皇帝請求賜葬於北京的首輔葉向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