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覽回顧, 歷年活動, 2013年, 2013年
明代風華-明代名賢尺牘特展

展覽日期:2013年6月25日~7月28日 09:00~17:00 (周一休館)
展覽地點:國家圖書館-展覽室 (台北市中山南路20號1F)
主辦單位:國家圖書館、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
參展藝術家:王陽明、八大山人、王鐸、顧炎武、黃宗羲、徐渭、文徵明、董其昌…等150件明代尺牘。

【明代-大師輩出的年代】
有戲曲家湯顯祖,書畫家文徵明、八大山人、石濤等等,小說則有《金瓶梅》、《西遊記》的問世,尤其王陽明的心學,足讓後世學者討論不休。名人的恩師與提拔者︰嚴訥與海瑞、董玘與徐階、顧璘與張居正、焦竑與徐光啟、左光斗與史可法、錢謙益與鄭成功、張溥與吳偉業、黃宗羲與鄭梁、沈荃為康熙的書法老師。明代狀元︰羅洪先、鄒守益、焦竑、申時行、韓敬、朱國祚、文震孟、余煌…。
【明代-思想自由奔放的年代】
透過這些文獻,去了解明朝人真正的生活和思想。與明代傳教士利瑪竇一樣,驚嘆中華文化的奧妙!西方傳教士的眼,明代的中國,是一個工商業、旅遊業、建築業、出版業都十分發達,市容整潔,人民彬彬有禮,且思想非常自由奔放的年代。顯然,在當時的歐洲,相當認同中華文化。
明代-文學與藝術上,都是一個輝煌的年代。
文徵明家族,橫跨前後六代,展現蘇州文氏家族的家風與藝術成就。重要歷史文獻作者︰楊鎬〈與豐臣秀吉書〉、黃宗昌〈上崇禎皇帝書〉、朱之瑜〈與德川光圀書〉、陳元贇〈與德川光圀書〉。
著名藝術史家波士頓大學教授白謙慎,講到明朝人的書信文化,曾說「他們生活在明朝,一個還沒有電話、電報、傳真、視頻、伊妹兒的時代。遊子向父母報平安,離別的情侶訴衷腸,友朋之間互相問候,他們便要拿起毛筆︰寫信。」的確,尺牘是古代文人性情的抒發與寄託,承載了生活中瑣碎卻鮮活的細節。古人寫信為求效率與方便,絕大多數是用行草書書寫。在筆畫使轉縱橫之間,個人性情自然流露。捧讀來函,見到孰悉的筆蹟,彷彿能見到千里外親人友朋的音容。正所謂,「尺牘書疏,千里面目也。」明代尺牘,為明朝文人、官宦、軍旅、社會賢達人士等的書信往來,古人雖以毛筆書寫,但尺牘所承載的除了有書法之美,亦是窺見明代社會生活、官宦心聲、文人見識及其詩詞唱和的第一手資料,饒富興味,有社會、生活、文學、書法藝術等史料意義,收納的信札,時間跨越近三百年,完整紀錄明代的社會狀況。


華人世界的歷史熱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,這個現象可從出版界演義體歷史讀物的普及得到印證。以當代的明朝歷史書籍來看,黃仁宇的《萬曆十五年》是一部影響深遠的經典之作,之後則有熊召正以《張居正》獲得茅盾文學獎,掀起一片張居正熱。進入網路時代,當年明月取材於正史,將明史以白話敘述,在網路連載介紹給社會大眾,之後出版七大冊《明朝那些事兒》,銷售五百萬冊,攀上歷史小說發行量的高峰。當年明月強調寫史即寫人,寫人即寫心,正如他所說的,「歷史本身很精采,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。」而美國漢學家史景遷教授以張岱的一生回顧晚明文化,寫成《前朝夢憶︰張岱的浮華與蒼涼》,是西方社會出版晚明史普及讀本的里程碑。加以《大明王朝1566-嘉靖與海瑞》、《萬曆首輔張居正》連續劇的推出、百度「明朝吧」的網路討論熱潮,明朝歷史因此以一種生活化、影像化、大眾化的形式呈現在世人眼前。許多人開始在明朝文化中追尋當代的原頭,這股「明朝熱」也勢必繼續延燒下去!
再從學術視野來看,明代文人生活史的研究,近二十年來累積了非常豐富的成績。相關史料來源非常廣泛,舉凡詩集、文集、方志、家譜,都有不少記載。然而文人生活最直接的史料其實來自於尺牘,尺牘所談多為生活中的交遊、文學、書畫創作、出版、飲食、官場文化等。所涉範圍之廣大,內容之真實,文人氣息個性盡藏於其中。回首明朝史事,通才博學型的大師級學者為數眾多,基金會希望於此次的展覽中分享收藏的明人尺牘,讓明朝人自己來說故事。
邀請歷史學教授於展覽期間舉辦「明代風華系列講座」,要讓大家對於明代有更深入的認識!
「明代風華系列講座」每週六下午2點至4點:
6/29吳國豪博士
7/6 基金會董事長何國慶
7/13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呂妙芬
7/20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巫仁恕
7/27清華大學中文系楊儒賓教授
想了解更多明代歷史文化?五場精彩講座等您來預約,請上國家圖書館活動報名系統 http://activity.ncl.edu.tw 或撥打基金會專線(02)2393-9899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