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人品味
元末明初大閘蟹
時序漸漸進入深秋,正是中國江南地區,品嘗肥美的大閘蟹的時節,
懂得吃蟹的人都說「九月圓臍十月尖,持螯飲酒菊花天」,即農曆九月吃圓臍雌蟹,十月吃尖臍雄蟹,
此時甘香肥美,為人間珍味,吃蟹還要配上溫暖的黃酒才得以驅走螃蟹的寒氣,如果此時眼前有菊花可賞,更添風雅。
螃蟹在民間素有發橫財的寓意,也有祝福考生科甲及第的吉祥意涵。
為了文雅的吃螃蟹,明朝的漕書首先創製了錘、刀、鉗三件工具來拆蟹,後來更發展出一套吃蟹工具稱為「蟹八件」。
劉若愚《明宮史》記載:「始造新酒,蟹始肥。凡宮眷內臣吃蟹,活洗凈,用蒲色蒸熟,五六成群,攢坐共食,嬉嬉笑笑。自揭臍蓋,細細用指甲挑剔,蘸醋蒜以佐酒。或剔蟹胸骨,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,以示巧焉。食畢,飲蘇葉湯,用蘇葉等件洗手,為盛會也。」蟹被拆開後還要擺成蝴蝶樣式,十分雅氣。在《天啟宮詞一百首》有詩記載:「海棠花氣靜,此夜筵前紫蟹肥。玉筍蘇湯輕盥罷,笑看蝴蝶滿盤飛。」明朝皇帝吃螃蟹都可以吃一場文人雅集。
螃蟹在古代繪畫中少見的題材,明代晚期以徐渭畫的螃蟹最是水墨淋漓,到了清代以後在畫家筆下才比較常見,近代齊白石所畫的螃蟹更是活靈活現。

這件〈螃蟹〉可能為元末明初時期佚名畫家所作,風格接近南宋宮廷畫院畫家,畫中蟹外觀以青背、白肚、黃毛、金鰲為大閘蟹的基本標幟,橫行在水濱,蟹足作行動狀,蟹螯正夾剪老殘的蘆葦葉為食,如實描寫了大閘蟹的生態,蟹甲堅硬如鐵,蟹螯上的絨毛澎鬆柔軟,蟹爪的金毛根根分明有彈性,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