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人品味
張大千 (1899-1983) 《 敦煌文殊菩薩赴法會 》

張大千 (1899-1983) 《 敦煌文殊菩薩赴法會 》
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「妙吉祥」;Mañju,文殊或曼殊,意為美妙、雅致,śrī,師利或室利,意為吉祥、美觀、莊嚴。故文殊菩薩(梵文:मञ्जुश्री Mañjuśrī),又稱文殊師利菩薩、曼殊室利菩薩,亦稱妙吉祥菩薩,佛教四大菩薩之一,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,代表智慧。因德才超群,居菩薩之首,故稱法王子(法王即佛別稱)。
傅申教授言 : 「這件畫是張大千根據古代人物畫卷重新製作而成,此畫多處斑剝看來非常古老,但細看卻是刻意畫出來的,這是張大千作舊的技法。張大千使用的顏料都承襲古人,用的是石青、石綠、朱砂等,唯獨他所使用的白顏料,常用的是近代所製的鈦白,如果能取下少許樣品化驗,便更能證明此事。張大千類似的畫作在台北故宮博物院也有一件隋朝菩薩像,可以當作參考作品相互比對,能在上面找到許多的共通點。」
畫中除文殊菩薩外尚有護法天王、天人、天龍八部等,還出現了印度及中國人臉孔,中國人形象者應為供養人(出錢繪製壁畫的金主),畫中文殊菩薩坐騎是名「口首仙」的青獅,獅子吼代表的是用智慧叫醒迷茫的眾生。